下草,前景灌木,後景喬木,
不斷地交錯迭代,
是我雜木園裡的主要組成物件。
左曲右彎,一條看不見底的小徑,
則是整個設計的脊骨,
也是引導使用者視覺與腳步的關鍵。
杜鵑,山櫻,梅樹,風鈴木,落羽松,
不同的樹種各自埋伏在不同的位置,
等著適當的節氣一到,
就要突擊眾人的視覺感受。
而自然有它自己的步調,
雜木園裡的生命也有自己的主張。
原本預期該要盛開的時節,
卻靜悄悄的毫無動靜。
然後在某天,某個不經意的時刻,
突然發現它早已經在陽光下
灼灼盛開,耀眼異常。
生命彼此的競爭從沒停下腳步,
隨著時間的更迭,
能發現它們以各種意想不到的姿態,
佔領不同的空間,只為了向上生長,
好獲得陽光的滋養。
但那些來不及長大的生命呢?
想必就算凋萎是唯一的命運,
也從不低頭。
一直努力想要好好地掌握這片園區的主調,
雜木園的生命力卻總能突破我的精心設計與主導。
或許對待這片園區的所有生命,
只能適切的照料與引導,
強加的框架終將徒勞。
各式生命都自有獨特的美,
善於發現與學會等待,
是園區景觀設計這個過程給我最大的體悟。